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海曙区首个在建工地农民工学校开课

发布时间:2012-06-10 点击人数:2866

                                                                         

“建筑施工操作技能”的课堂上,陈刚一边拿着建筑工具,一边介绍着使用原理;讲台下,百位身着蓝色工程服的施工人员在认真听讲,有的还记了课堂笔记。

69,海曙区首个在建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在大经建设双杨村旧村改造村民安置用房项目部开设了第一课,陈刚就是首堂课的讲师。

该民工学校成立今年5月,学校没有固定形式,而是依托现有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充分利用建筑工地食堂、民工活动室等有利条件,支持和鼓励用工单位开展农民工自我管理和教育培训,聘请区建筑业质监管理人员、施工企业负责人和技术管理人员等有关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课老师,开设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建设、施工操作技能及建筑业农民工权益保障等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课程,要求工地上每一名农民工接受每年12次、每次约2小时的教育培训,并由施工单位出资对学习优秀者给予适当的经济和物质奖励。“我就选修了建筑操作技能,多掌握些技能对自己的发展有好处。”徐文进这样回答我们的记者,他是今年来实习的大学生,学校里教授的课程和这里的课程完全不一样,这里更加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而学校学的更多的是理论教育,这样的课程更加贴合实际。

由于人数和教学环境的原因,此次在建农民工学校的首堂课就开在双杨村旧村改造村民安置用房项目部的食堂里。“施工也应知行结合,来我们工地施工的大多只有小学到初中文化程度,公建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不扎实,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开拓他们的眼界,提高技术能力,夯实我们建筑的基础。”项目负责人周衍钱告诉记者,农民工业余学校将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工作,农民工教育培训活动将通过聘请有关专家讲课、放映学习光盘等形式,从思想道德、法律法规、依法维权、施工安全生产、专业技能等方面对农民工进行系统教育培训,促使其对自身和工作正确定位,提高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真正将业余学校办成农民工提高素质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