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通过信息化建设来进行创新和转型,建筑业也同样面临信息化建设的挑战。2007 年3 月,建设部发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首次对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并且作为企业升级必须具备的科技进步水平条件之一;2010年11月,住建部又发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实施办法》,在该办法中进一步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考评内容及标准。这对于广大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既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强大动力。
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指施工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在《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实施办法》中规定信息化考评原则有二项,一是以应用为主,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软件产品,不过多追求系统功能,信息化考评重在考察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二是强调效果,企业应重视信息化建设规划以及标准体系建设,重点考察企业信息化应用成效、系统功能和工作效率、管理水平方面。信息化考核的主要内容有八个方面,即基础设施建设、综合项目管理、工程设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账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及引导性加分项目(电子商务等)。
目前,大多特级及大型建设集团正在推进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是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成本管理为中心、以合同管理为主线、以办公管理为辅助,以及以进度、质量、安全、设备等为控制重点的多个项目和单一项目管理一体化的框架体系,目的是以提升集团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并达到信息化考评标准。
二、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据了解目前国内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参差不齐,而且高资质企业信息化组织建有率明显高于低资质企业。一些大型企业已设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基本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但是,多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信息基础平台不健全,应用专业软件的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财务、预算、制图软件上,且以单机版为主,没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网络自动传递。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基层管理的欠缺或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差,对工程施工中的各种信息技术、数据处理行为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网络资源、专业软件很难发挥其应有的高效作用,出现即使配置了信息化硬件设施,但用了没效果,或是软件有人买没人用的局面。
尽管多数企业在计算机设备、硬件装备上水平和数量不低,为推广企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却不理想,多数企业没有专职信息化工作人员;网络和网络安全,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建设和应用等方面也普遍不太重视;另外虽然大多数施工企业建有企业门户网站,但企业建有内部局域网、数据中心的却很少;施工现场项目部基本上都配有计算机,但项目部与公司的联网率却不高,离即时互通互现、安全运行还有一定的距离。
总之,由于建筑业属于传统行业,受传统工作方式的影响较深,企业对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作用还没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的原因表面上看来好像是施工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员工素质普遍不高,企业管理不规范等,但实际最深层的原因是企业管理观念没有转变,管理流程还缺乏规范化、制度化。
三、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的下滑,建筑、市政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政府监管更加严格,“微利”成为施工企业的主要特征,一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陷入了困境。但随着IT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也给施工企业创造了一个实现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平台。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扩散和创新的意义,认识到知识管理、数据处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达到通过信息化建设来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
因此我们要明确企业要向哪个方向发展,明确企业应达到哪些可以量化的管理目标,从而可以应用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比如如何满足住建部“特级资质信息化考评”要求,如何规范和落实投标评审和合同评审,如何建立规范的项目管理体系,如何保障企业制度、体系和流程落实,如何实现集团多级架构上下层级及部门间业务协同,如何实现资金的预算严格执行与合理使用,如何实现集团领导及时、快捷掌控集团整体运营状况等等。发展企业的愿望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紧迫感,是企业信息化最直接最有效的驱动力。
信息化可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面对严峻复杂的竞争环境,建筑施工企业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更要向内发现、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他企业、为本企业特有的超常竞争能力,即实施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信息化建设在优化企业内外竞争要素方面具有很强的渗透力。我们常说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指的又是哪些因素呢,按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说,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包括这四在要素:即产品竞争力、科技竞争力、营销竞争力和管理竞争力。这四大要素分别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功能,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就形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建设恰恰又是关键路径。
信息化可以推动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企业流程重组,促进组织结构优化;信息化管理可使企业信息即时化,管理高效化,从而提高企业快速决策反应能力。借助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应用,以项目管理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主线,以运营管理为支撑,实现公司工作流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公司各级单位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经之路和捷径。
所以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和管理变革的需要,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又遇到落实和执行的瓶颈时,引入整体信息化管理系统,科学的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保证企业的集中管控和业务高效执行,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首选的管理创新手段。
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施工企业信息化总体建设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大多数还停留在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处理阶段,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还有很大差距,企业成本管理、合同管理系统建设应用效果不明显,项目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困难重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协同应用仍需时日,“信息孤岛”、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普遍存在。具体表现有:
1)企业高层领导信息化意识不强,重视不够,对信息化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或对信息化不能正确理解,存在偏见;可能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购买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建立公司网页,没有真正把信息化建设当作企业发展战略来抓。
2)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投入不足,不能正确认识什么是信息化效益。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层次,管理上的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很难直接衡量的,虽说不能把“功劳”全部归功于信息化,但是,它又是极为关键的。也就是说,信息化的作用,很难直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虽然目前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基础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总体投入不高,真正能为企业管理创造效益的信息化优势也不明显。高投入少产出,故现在个别企业宣称,我们搞信息化,就是为了拿特级资质,谁能保证我们通过资质标准的信息化考评,我们的信息化就承包给谁。这些都是对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效益的不正确认识。
3)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即懂IT技术又懂施工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企业普遍缺乏专职信息化人员,尤其是那些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效益普遍不好,对信息化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到位,不完善,所以一般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很难招聘并留住信息化技术的专业人员。
4)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于水平还不高。目前单机版桌面软件居多,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除财务、制图、文字处理应用较普遍外,其他相对复杂的OA系统、招投标、项目管理协同平台系统等高端软件应用比例较低。由于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和过程控制,导致企业“信息孤岛”、集成应用水平低、资源不能共享,效果不佳。
5)信息化内部支撑配套环境尚未形成。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没有标准化,施工管理中现场数据收集不全面、不完整,职能部门及现场项目部没有养成按照程序、按照规定工作的习惯。正因为如此,造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无处不在、系统不能集成、数据不能录取、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这也是造成企业信息化综合效益发挥不出来的重要原因。
五、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鉴于信息化管理对建筑施工这样传统企业造成的思想观念和传统工作方式的巨大冲击,在建设过程中,务必要把信息化作为企业的一项重大战略来抓,必须确定长远的建设目标,进行全面的信息资源规划。解决对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领导层重视,转变信息化观念
企业决策者和领导层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发展的方针目标和远景规划,无一不反映出决策者的管理才能和知识水平,因此企业领导层特别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认识和重视,发挥其领导、协调作用,而不是完全交给信息技术人员或某一部门来完成,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信息化推行的过程中,必定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阻力,这时,如果企业领导层没有明确的态度和强有力的执行力,企业信息化往往会半途而废。同时在信息化建设投入使用之初,信息系统往往会不稳定,数据的录入工作量大,有时还会给使用者带来一些麻烦,此时员工容易出现消极、懈怠、甚至抵触的情绪。这时企业一则不能被这些困难所迷惑,二则要克服困难,及时组织力量解决问题,带头营造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良好氛围,鼓励信息化的建设者、使用者,特别是现场项目部,要增强其信心,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尽快度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阵痛期。
2)信息化建设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信息化建设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系统工程,需要雄厚的资金和人才支持,难以一步到位,必须分阶段逐步实施。在硬件和软件的选择上,既要满足企业现实需要,又要有较好的拓展性和兼容性,避免以后升级发展时,增加投资负担。同时在推进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盲目贪大求全的心理,一步一步扎实的做好每一个模块的实施和推广工作,避免因为一个功能没有完善,从而导致其他的关联模块受到影响,又反过来重新调整,造成了重复劳动,拖延了实施的时间,降低了实施的效率。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关系到人员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便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3)信息化建设需与专业机构合作共建
一般建筑施工企业缺乏信息化技术和人才,其信息化建设需借助外部资源,与网络技术、软件开发的专业机构合作,才能制定一个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向和方案;同时能缩短建设周期,使企业能够准确、清晰地制定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程序,能使企业集团各职能部门、区域分公司、现场项目部都有一个统一的数据接口,以利于搜集数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重视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储备,积极开展员工培训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真正实现与人是分不开的,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建设、应用、维护信息系统的人。所以信息化人才引进、员工培训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最终动力。因此,企业在建设信息化的同时,要针对企业领导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应用人员,定期开展信息化培训,要下大力气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知识的、有战斗力的信息化队伍。企业只有具备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和高品质的、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系统,这才是真正的企业信息化。
5)制定并实施信息化工作考核评价标准
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所以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因此,制定并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考核评价标准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明确指出工作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对照检查,找到差距,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
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估是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开展信息化效果评估和公司内部员工激励政策相结合,可以提高公司员工对信息化应用的积极性,提高公司信息部门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有助于加强企业员工对公司信息化的认识,有助于增强公司对信息化投入的信心和力度。
六、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要真正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企业尤其是企业领导层必须认识到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方式转变的意义,从而通过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升级,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归根到底信息化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信息系统不在于多先进,而在于多适用。信息化是一场管理手段的改革。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工作习惯;优化资源管理,加强内控;改善企业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从而做大做强企业品牌。作为一家施工企业,公司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在集团管理层面,能解决合同管理、财务、经营采购、人力资源等问题;在项目管理上,能解决计划管理、安全、质量、进度以及物资管理等问题。所以信息化不是目的,而是企业实现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